智能时空云服务,“双碳”实践进行时
2020年9月,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对外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双碳”目标的提出,旨在应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所造成对全球生态环境的严重威胁。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在去年的发布,全国范围的降低碳排放工作,正在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和各方统筹,在政策协同与市场机制的共同配合下,循序渐进地推进。
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与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在总体谋划、能源高效利用、新能源基建发展等具体工作上进一步相辅相成,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时空信息技术助力“双碳”目标
为实现“双碳”目标,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其中,对时空信息技术的应用,正着力解决对生态环境的有效监测和改善等问题。
据《中国自然资源报》评论文章指出:时空大数据作为物联网、遥感卫星、空间与定位数据的集合,不仅能对碳排放的监测、溯源和改进起到量化监管的作用,为绿色可再生能源的产业体系构建提供数字化指导,而且能在碳吸收方面起到及时发现生态问题和守护生态平衡的作用。
总结来看:
一方面,时空信息技术可充分用于碳排放情况的量化感知。
例如基于卫星遥感反演碳排放的客观情况,可有效补足地面二氧化碳监测站单点监测的短板,形成大区域范围的监测能力;我国于2016年和2018年先后向太空发射的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高分五号卫星,都提供了对温室气体的宏观监测能力,为碳排放监测和溯源均带来了宏观的数据支撑。
另一方面,时空信息技术可满足碳排放监测与综合整治相关的业务需求。
通过将基础的空间数据,生态类数据,基于卫星、无人机、地面站的遥感调查监测数据,以及对碳排放企业信息等要素的统一管理,便能够在“一张图”之上,实现碳排放的动态化监测与数据分析,使政府部门或生产企业,能够以数据的可视化及分析成果为决策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碳排放与碳吸收方案。
围绕着“双碳”目标在体制机制形成的创新(例如去年7月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作为一种市场机制和政策工具意义深远),将极大促进新技术和资本涌入低碳领域。对时空信息技术而言,其将与更多前沿技术形成整合创新,面向企业低碳发展以及政府部门的生态环境监管提供助力。
云原生技术提质增效
基于云原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智能时空云服务商土豆数据致力打造开放性时空数字化基础设施——弗雷云,构建时空信息采集、生产、治理、集成、分析,以及场景化应用等全链路环节的服务能力。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土豆数据依托对自然资源、智慧城市、生态环保、水利领域的深耕,持续凝炼行业解决方案,在夯实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贡献力量。
“天·空·地·网”一体化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
保障生态资源充分发挥碳汇作用
为保障生态资源充分发挥碳汇作用,落实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土豆数据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通过整合云原生的时空大数据治理,以及实景三维建模、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等核心服务能力,可对调查监测所获取的更新数据,以及来自各部门多年份、多模态、多精度的自然资源数据资产进行安全高效的统筹治理和智能分析,实现对林、草、湿地等生态资源的长期动态监管,在查清生态“家底”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掌握近年来的生态变化情况,推演发展趋势,以数据为依据,帮助政府有关部门更好地开展生态保护及整治工作。
土豆数据云原生时空信息服务的优势,一是在于大幅降低对时空信息技术的采购、部署和应用的门槛,以全在线方式,高效率、低成本构建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并快速触达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应用场景之中;二是能够充分利用云端算力和存储资源的弹性,提升时空大数据可视化,空间数据生产和处理,以及数据资产挖掘和分析的效率。
秦岭项目作为国家试点,保障当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形成示范标杆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目前,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土豆数据的调查监测业务,已覆盖陕西、吉林、四川、重庆等省市,更深入参与了秦岭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试点项目。其中,作为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的两大综合试点之一,秦岭项目的实施,将实现对区域环境的常态化、动态化采集更新和分析,立足对秦岭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准确掌握,有序整治非法开采、耕种、设施建设等情况,保障秦岭地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形成示范标杆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携手合作伙伴,土豆数据将以更高的站位和视角,不断完善面向生态环境与低碳发展领域的行业解决方案。
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
正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曾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需求之下,时空信息技术及时空大数据可宏观、时序化反映社会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空间,被长期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等重要领域,其在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将围绕“双碳”目标的实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资讯